四、应用:体系和分析
(一)案例1:搭建数据分析体系
小张今年刚毕业,在某公司从事新媒体工作,负责微信的日常运营。小张并不清楚微信运营的核心目的,尝试了很多方法,原创、翻译、改写了很多文章发布在微信上,但是阅读量时高时低,总体一般。
经理让小张想办法改进一下微信运营,提高微信的粉丝数和阅读数;但是张三毫无头绪,无从下手。
这是很多运营真实的写照,琐碎的工作容易让人忘记思考,这很可能就发生在你我的身边。
我们从数据分析的角度对这个案例进行了诊断,总结了小张存在的这些问题:
不清楚自己需要关注哪些核心指标;
不清楚目标用户的特征(用户属性、用户画像等);
对自己过往工作缺乏系统分析(数据采集、监测和分析)。
从业务增长的角度出发,我给小张量身定做了一套数据分析体系,配合其内容工作的开展。
第一点,内容定位。
运营需要明确知道自己的目标或者KPI,然后选择一个核心关键指标(OMTM)进行监测。如果是创业公司,初期可能需要拉新,那么核心指标是注册用户数或者新访问用户数。如果是资讯媒体,注重影响力和覆盖面,那么核心指标应该是微信阅读数或者网页PV。
第二点,用户画像。
无论是哪一种运营岗位,都需要明确知道自己的(目标)用户是那些人?这些人都有哪些特征,他们的关注点和痛点是什么?如果你的用户是产品经理,那么可以尝试爬虫抓取产品经理网站上有关的问题,然后做文本分析:这是定量层面的分析。
同时,通过调查访问和问卷调研,获取更加深入的用户特征信息:这是从定性层面的分析。
第三点,持续监测。
借助数据分析工具,对核心关键指标(OMTM)进行持续监测。对于指标异常情况,我们需要及时分析和改进。
第四点,数据分析。
统计和分析过往内容的数据,找出哪些内容、哪些标题、哪些形式、哪些渠道的效果更好,然后朝这方面不断优化。
案例2:分析业务核心指标
电子邮件营销是现在很多企业仍在采用的营销和运营方式,某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EDM给新用户(有邮件地址但是未注册用户)发送激活邮件。一直以来注册转化率维持在20%-30%之间,8月18日注册转化率暴跌,之后一直维持在10%左右。
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衰退,需要立即排查原因。EDM渠道注册转化率涉及到太多的因素,需要一个一个排查,数据分析师帮运营罗列了可能的原因:
技术原因
ETL(数据抽取、转化、载入)出现问题,导致后端数据没有及时呈现在BI报表中;
宏观原因
季节性因素(节假日等),其余邮件冲击(其余部门也给用户发邮件稀释了用户的注意力);
微观原因
邮件的标题、文案、排版设计,CTA设计,注册流程设计。
一个简单的业务指标,会影响到它的因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,所以我们需要对可能涉及到的因素进行精细化衡量才能不断优化。最后发现,产品经理在注册环节添加了『绑定信用卡』,导致注册转化率大幅度下降。